旅行中的一個人,讓我學到的三件事

文/Sophieee

過去的我常覺得自己是魚缸裡的一隻魚,生活是水,而外面的世界是旅行。就像小美人魚渴望擁有雙腳到人類世界探險般,我總是希望離開生活的水,到外面的世界一探究竟。而旅行過十幾個國家的我,卻一直到上一次旅行,才真正懂旅行的價值到底是什麼。

上一次旅行在2014暑假,我到法國南部的NGO擔任志工。在那個純樸,甚至與城市相比稱得上無所事事的小鎮,我花了好多時間與自己相處。好幾個黃昏,一個人坐在有點冷的湖邊看鴨子戲水、看原本平靜的水面被鴨子踢的不安,看金色溫暖的太陽從我右邊肩膀逐漸落下。在這個既冷又暖,既平靜又不安的場景中,我開始思索起旅行對我來說的意義,旅行,到底讓我學習到什麼?

IMG_9226

  • 為孤單,所以真正融入當地

在法國當志工最大的衝擊,在於語言,以及他們認為你應該聽得懂的理所當然。一開始很挫折洩氣,但因為無聊需要找些事情來做,因為情緒與想法渴望找個出口,所以仍然踏了出那一步,開始用爛到不行的法文與當地人建立連結。不管是咖啡廳坐在旁邊的阿伯,還是工作社區的各國移工。聽了許多戲劇性的故事、交換彼此不熟悉的世界,一起去河邊野餐、騎單車追趕夕陽…..。現在回想起來,在法國當志工的回憶,最鮮明的非這些與人交流的片段莫屬了。

因為一個人,所以更容易專注在當下;也因為孤單,只好逼自己與當地人建立連結。於是葉子變得比記憶中還綠,陌生人也變得比新聞上還友善可愛,於是不知不覺,我融為異地的一部分,我的世界也因這些連結變得更加遼闊。

  • 面對困難與挑戰,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

因為不想要跟大家同桌吃飯卻只能對著盤子的烤鴨嘆氣,因為不想要與大家的對話僅止於繃啾(Bonjour)而已,在挫折沮喪了一個星期後,決定每次在聽不懂的時候,拿起手機辭典請對方幫忙翻譯;決定反覆背誦常常聽到的單字,並且厚臉皮的不斷找他們對話與練習。到最後,我發現自己竟然能用法文加上比手畫腳,與他們討論彼此價值觀的差異。

因為錯過了兩小時才一班到市區的火車,不甘心就這浪費一整天的美好假期,決定鼓起勇氣直接在路邊豎起大拇指,每一輛呼嘯而過的車都好像在潑自己冷水,就在我希望快被澆熄的時候,一輛休旅車放慢了速度,探頭問我:「要去哪裏?」

現在回想起來,已經忘記那時候自己哪來的勇氣,做出這些我在台灣甚至都不敢嘗試的事情。但每當在生活中遇到挑戰與困難,我就會想起這些曾經勇敢的時刻,便會相信內在的自己一定有想像不到的超能力!

IMG_9054

  • 與自己說話,接受那些脆弱與不完美

語言的障礙讓一開始到法國的生活的我,常感到很孤單,更讓我想起過去與歐洲人相處不快的經驗,一連串過去的社交挫折湧上心頭,恐懼與焦慮快要將自己淹沒。當著一個人在湖邊看鴨子的時候,我開始問自己,你在害怕什麼?為什麼要害怕?想著那些在社交時候的不安與退縮……。

想著想著,自己的脆弱與不完美日益清晰,對自己的了解也更加完整。而因為與這樣真實的自己在旅行中一起走過數不清的風雨,逐漸學會接受這樣不完美的可愛與真實;因為聽了許多在途中遇到的人們的生命故事,逐漸接受不完美才是生命的本質與珍貴。

說到最後,旅行讓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,找回面對不完美生活的勇氣。

因為旅行中的一個人,我有機會慢下來專注的面對周遭的環境、面對周遭的人、面對內在脆弱的自己。也因為旅行中的挑戰與難題,讓我體認到原來人生也如旅行般充滿出其不意,但自己其實有想像不到的超能力繼續走下去。

過去的我以為魚缸外的世界才是精彩,旅行是為了逃離。現在的我瞭解,「人需要的不是『逃避的出口』,而是『面對的入口』。」透過旅行,我找到面對生活的勇氣,讓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旅行。

原來,當魚缸內的水不只是生活,也是旅行。我便能自由地徜徉在無際的大海之中,生活旅行,儼然合為一體。

旅行中的一個人,讓我學到的三件事 有 “ 2 則留言 ”

    1. 旅行是一直學習的課題,也是一直帶在生活中的態度,希望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與旅人們分享旅行中的故事與收穫啊。

發表留言